隨著五一假期到來,不少人酒局已安排起來。小酌怡情無可厚非,然而過度飲酒的危害也需引起重視。據估計,全球每年大約有 300 萬人因過量飲酒而失去生命,研究顯示飲酒與多種類型癌癥、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癡呆癥、傳染病(如肺結核和肺炎)等疾病之間存在緊密關聯。
酒精代謝物
對機體造成多種損傷
酒精進入體內后主要依靠肝臟經過一道道的工序來處理,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往往分三步走,先是通過乙醇脫氫酶(ADH)代謝為乙醛,再通過乙醛脫氫酶(ALDH)氧化為乙酸(也就是醋酸),最終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而乙醛卻會從多途徑對我們肝臟造成巨大損傷。首先它會直接對我們肝臟造成損傷,其次它還會產生多種有害自由基,攻擊脂質和細胞膜蛋白,導致肝臟氧化應激和脂質過氧化,從而導致酒精性肝損傷。
同時,乙醛還是一類致癌物,乙醛的積累在酒精相關的致癌作用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會增加口咽癌、食道癌、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癥風險。
喝酒就臉紅的人
更易受到酒精損傷
有研究發現,30%-50%的東亞人,包括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都很容易出現飲酒后臉紅的現象,所以這種現象還有一個外號叫做“亞洲紅”。這種現象其實與東亞人體內一種ALDH2基因缺陷有關,而這類人群往往更容易受到酒精損傷。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團隊在 《Science Advances》 雜志發表研究論文 “Defined lifestyle and germline factors predispose Asian populations to gastric cancer”,該研究對 531 名胃癌患者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 70% 的患者攜帶 ALDH2 基因突變,且其中 90% 以上的是亞洲人。提示 ALDH2 基因突變患者,即使只是少量飲酒,胃癌的患病率也會顯著增加,即喝酒容易臉紅的人還有著更高的患癌風險!
ALDH2基因原本負責編碼乙醛脫氫酶,這是一種在人體酒精代謝過程中至關重要的酶,負責分解酒精產生的乙醛。
然而,攜帶ALDH2基因突變的人群,體內這種酶的活性顯著降低,無法有效分解酒精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乙醛,隨著乙醛在身體內過量積累,就導致出現了皮膚潮紅和發炎等不良反應。
總之,喝酒臉紅的人需要引起警惕和重視,或許并不適合酒桌上的觥籌交錯,為了生命健康,盡量少喝酒。
靈芝
有效改善飲酒損傷
過度飲酒造成的多種疾病,如今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因此,尋找到一種具有改善酒精性肝損傷的天然物質十分關鍵。
靈芝作為我國著名的藥食用菌,藥理功效多樣,在保肝護肝方面的功效一直備受關注。
隨著科學研究進展,國內外多項研究均表明,靈芝對于酒精性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其主要作用機制如下:
01、抑制肝臟氧化應激
有研究發現,正常情況下乙醛誘導氧化應激,增加活性氧(ROS),降低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抑制過氧化氫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Nrf2-Keap-ARE通路作為最重要的內源性氧化應激通路。在氧化應激條件下,Nrf2會與Keap1解離,轉移到細胞核內,并與抗氧化反應元件(ARE)結合,誘導一系列抗氧化基因的表達增加,從而有效清除體內的活性氧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應激的影響。
而靈芝酸能夠明顯上調Nrf2和下游ARE(HO-1和NQO1)的mRNA水平,以及SOD、GSH-Px和CAT相關基因的表達。因此推測,靈芝酸干預可通過調節肝臟氧化應激來改善酒精性肝病,起到保肝護肝作用。
02、調節脂質代謝
有研究發現,肝臟通過運輸膽固醇、合成和排泄膽固醇和膽汁酸(BAs)來維持膽固醇穩態,是調節脂肪酸吸收、合成和氧化的重要器官。
過量飲酒則會從多途徑使膽固醇和BAs的運輸、合成和排泄出現代謝紊亂,從而擾亂脂質代謝,促進脂肪酸在肝臟內的積累和ALD的發生。
而靈芝酸(GA)能夠通過促進肝臟脂質代謝相關基因(Acsl1和CPT-1)的表達來增加脂肪酸氧化。此外,GA還能促進肝臟脂質代謝相關基因(Acox1)的表達,增加脂肪代謝,從而降低總膽固醇水平。說明GA干預可以通過調節肝臟脂肪酸的合成、氧化和代謝來減少肝臟脂肪酸,從而改善酒精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