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反酸、燒心老發作難受?猴頭菇提取物或可幫上大忙

2023-06-16

不少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吃完飯后出現反酸、燒心?以為是吃得太飽而導致,想著沒有不適,忍忍就過去了。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千萬別大意。這可能是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這種情況的發生。


01、為什么會出現飯后反酸?


反酸是指胃內物在無惡心和不用力情況下涌入咽部或口腔,咽部或口腔感覺含酸味。好發生于飯后1小時,平臥、腹內壓增高時可能會加重,一些患者晚上睡覺平臥容易發生。


反酸可以是多種因素造成,而食管因為過度接觸反流的胃液會造成食管黏膜損傷我們稱之為胃食管反流病,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反酸原因主要包括食管與胃連接處結構和功能異常、食管向下的蠕動清除食物作用降低。


02、胃食管反流病有什么癥狀?


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包括:


1.反酸和燒心:就是自覺喉嚨、食道處有酸水上翻;而燒心則是胃部有燒灼感。


2.胸痛:由胃酸刺激食管可能誘發胸骨后疼痛,可波及很多部位如心前、后背、肩頸部,甚至耳后,可伴隨著或不伴隨反流和燒心。


3.咽喉炎、咳嗽、哮喘:由返流物刺激和損傷咽喉部、氣管所致。


03、哪些人易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常見人群如下:


1.老年人由于胃食管交界處肌肉功能的松弛及退化。


2.肥胖、妊娠、便秘、嘔吐、負重勞動等人群導致胃內壓及腹內壓過高。


3.部分人群如高脂、高糖飲食,吸煙、飲酒、進食辛辣刺激食物等。


4.食用腐敗變質食品,尤其是夏季南方在高溫潮濕的天氣下,各類病媒蟲蟻活動頻繁,細菌生長繁殖迅速,容易不慎攝入腐敗變質食物,引發胃食管反流病。


04、猴頭菇提取物對胃健康有保護作用


如果長期反酸導致胃食管反流病發生會損傷食管導致局部炎癥及出血,食管長期炎癥需要修復可能致使局部增厚,導致食管狹窄,甚至導致癌癥發生。


這就需要我們及時就醫,抑制/中和胃酸、促進食管及胃向下蠕動。推薦食用猴頭菇產品,其既是名貴菜肴,肉嫩、味香、鮮美可口,無副作用,又可用于保健,養護腸胃,輔助治療胃健康問題。


廣州中醫藥大學在《中藥材》刊期上發表的《猴頭菇多糖胃黏膜保護作用研究》認為:猴頭菌所含有的營養成分與目前人工栽培的其他食用菌相比都居第一、二位。研究人員采用通過幽門結扎法、乙醇胃黏膜損傷、消炎痛胃黏膜損傷、醋酸致大鼠慢性潰瘍模型,以及胃酸、胃蛋白酶活性測定等,觀察了猴頭菇子實體多糖及菌絲體多糖對胃黏膜的保護作用。


結果表明,猴頭菇子實體多糖及菌絲體多糖對幽門結扎致大鼠急性潰瘍及乙酸致大鼠慢性潰瘍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乙醇和消炎痛所致胃黏膜損傷亦有保護作用,并能降低胃酸、胃蛋白酶活性,對慢性胃黏膜損傷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湖南省藥品審評認證與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湖南中醫藥大學在《復方猴頭菇提取物對胃黏膜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表明,胃病患者服用猴頭菇后,癥狀可有明顯改善,使患者食欲增強、胃部疼痛感消失,猴頭菇還具有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修復受損胃黏膜和營養的功能。因此猴頭菇可以幫助防治胃潰瘍、慢性胃炎等脾胃虛弱之癥。


廣州中醫藥大學《猴頭菇多糖對胃腸黏膜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表明,胃黏膜保護實驗研究表明猴頭菇多糖對急慢性、藥物誘發型、應激性胃黏膜損傷模型均具有明顯的預防和改善作用。


至此,我們已知曉了猴頭菇對胃健康確有裨益。至于吃法,猴頭菇香醇可口、菌肉鮮嫩、煲湯喝、炒著吃都很爽口,或選擇加工成粉末的營養固體飲,其活性成分含量更多更豐富,更方便隨時隨地享用。


參考資料:

[1]黃萍,羅珍,郭重儀,操紅纓,吳君.猴頭菇多糖胃黏膜保護作用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2]黃年來.自修食用菌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315-318.

[3]管制美,張序晴,李耀偉,周志華,王志琪.復方猴頭菇提取物對胃黏膜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湖南省藥品審評認證與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湖南中醫藥大學.

[4]邵夢茹,吳清和,猴頭菇多糖對胃腸黏膜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


注:本文旨在介紹科學研究進展,不作治療方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