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襄學術盛宴丨2024第二屆醫學營養與食藥用菌創新發展研討會圓滿舉辦

2024-12-09

12月7日,由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華南應用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指導,廣東粵微食用菌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屆醫學營養與食藥用菌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廣東省科學院成功舉辦。


峰會現場大咖云集,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郭俊研究員,廣東省科技廳原巡視員吳仕明,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創館館長、廣州中醫藥大學藍韶清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文君,香港理工大學未來食品研究院院長黃家興教授,廣東省生物技術產業化促進會會長蔡婉生,廣東粵微食用菌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意珍研究員、原副董事長李森柱高級工程師、副總經理張智正高級工程師等權威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位醫學專家、學術代表和合作伙伴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前沿醫學營養與食藥用菌領域的創新發展成果。


構建微生物科學大數據庫

有效推動健康功能微生物產業發展


會上,吳清平院士強調,微生物資源是自然界中數量最多的生物群體,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在生命科學領域,微生物的研發與應用不僅促進了生物經濟的蓬勃發展,還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微生物組研究的深入,人體共生微生物,特別是腸道微生物,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被看好,更被視為慢性病預防、管理和治療的關鍵要素。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 吳清平

清平院士團隊歷經多年,建立了我國規模最大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資源庫,保藏了超過35000株菌種,并構建了包括風險識別、全基因組、分子溯源等多個數據庫在內的綜合系統,提供了詳盡的菌種信息,并具備自主知識產權。這一創新舉措為食品行業微生物安全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團隊還在深入探索功能微生物的生理機制,通過多維度分析揭示其作用原理,并積極開發能夠維護腸道穩態與進化的健康功能微生物產品,旨在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健康功能微生物產業發展。

醫養生智慧

為健康長壽加冕



藍韶清教授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創館館長,在中醫藥領域有著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研究經驗。會上,藍教授以獨特的視角,深度解讀了中國古代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旨在引導更多的人關注傳統文化中的養生之道,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共同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


藍韶清教授從養心、養性、養生的角度出發,全面剖析了《黃帝內經》中的調解陰陽的方法、四季養生法、情志養生法等多種養生秘法。他強調,中醫養生注重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強調的是身心的全面調理,這與現代快節奏生活中人們追求的健康理念不謀而合。此次報告不僅讓現場觀眾深刻領略到《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也為大家提供了實用的養生建議。


針對性營養調控干預

有助于危重癥患者高質量康復


“重癥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療的影響,往往存在營養攝入不足和代謝障礙,這進一步加劇了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后不良。”廣東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馬文君在會上強調,營養支持治療在重癥患者的治療中顯得尤為重要。


馬文君主任詳細闡述了重癥患者營養支持的時機及安全性。她強調,營養支持的時機選擇對于重癥患者的治療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對于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患者,建議盡早啟動腸內營養;對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則應在血流動力學穩定后盡早開始營養支持。


同時,她提醒與會者,營養支持治療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視,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胃腸道并發癥情況,確保營養支持的順利進行。最后,馬文君主任深入講解了重癥患者的營養支持治療,展示出廣東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在重癥患者營養支持治療方面的專業水平和豐富經驗,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機會。


蟲草多糖功能化納米硒Cs4-SeNPs

在骨質疏松防治中的新突破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礦物質,在骨代謝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傳統硒化合物在生物相容性、毒性和生物活性方面存在局限性。相比之下,納米硒具有更高的生物相容性、更低的毒性和更顯著的生物活性,因此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香港理工大學未來食品研究院院長黃家興教授就《蟲草多糖功能化納米硒防治骨質疏松癥的研究與應用》進行了專題報告,為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黃家興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的“蟲草菌絲體Cs4多糖蛋白功能化納米硒”(Cs4-SeNPs),該物質在防治更年期后骨質疏松癥方面展現出顯著效果。研究團隊利用蟲草菌絲體Cs4的多糖-蛋白質復合物與專利納米技術,成功制備出結構均勻、穩定性高的新型納米硒。實驗證明,Cs4-SeNPs能有效促進骨形成,降低骨流失,改善骨微結構,從而顯著保護骨骼健康。


為克服納米硒產業化面臨的挑戰,黃家興教授攜手粵微團隊,開展了一系列技術合作。目前,粵微已成功運用功能化納米硒專利技術,規模化種植出富硒蛹蟲草,其有機硒含量高達98%以上,硒代胱氨酸含量超過15%。基于此,粵微還開發出了一系列富硒蛹蟲草原料及功能產品,進一步推動了納米硒技術的應用與轉化。


26年蓬勃發展

從菌種到產品全產業鏈體系


“粵微長期致力于珍稀食藥用菌的功效研究、活性成分提取分離、野生菌種馴化和功能新產品開發。在食藥用菌領域,粵微建立了從專有靈芝菌種栽培到生物酶法破壁、大型超臨界CO2萃取、多糖原態提取、納米化富硒等核心技術的一流全產業鏈業務體系。”粵微公司總經理謝意珍研究員在會上分享了粵微公司如何從菌種到產品,打造靈芝、蛹蟲草、人參等系列藥食同源全產業鏈體系的經驗和成果。


她詳細介紹了粵微在靈芝孢子油、破壁靈芝孢子粉、靈芝鐵皮石斛粉、靈芝淫羊藿丹參膠囊等十多個保健食品方面的研發成果,這些產品不僅覆蓋了軟膠囊、硬膠囊、片劑、粉劑、飲料、袋泡茶、煲湯料等多種制劑生產線,還獲得了國家多項專利和省部級獎勵。謝意珍研究員強調,粵微公司每一款保健食品都需要通過“細胞-動物模型雙重活性評價”,確保產品活性穩定,這也是粵微產品能夠常年出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原因。


此外,謝意珍研究員還分享了粵微公司在科研創新方面的成果。公司建有廣東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廣東省食用菌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構建了國內領先的環狀RNA、腸道菌群與增強免疫、抗腫瘤、抗衰老、降尿酸的功能研究平臺。這些平臺為粵微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研支撐。


醫學營養新時代領航

粵微特醫食品廣闊發展


焦春偉博士指出,粵微公司近年來在特醫食品領域取得了顯著突破,成功研發并獲批了首款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采衡?特殊醫學用途碳水化合物組件。這款產品適用于10歲以上術前需要補充碳水化合物的人群,是一種符合ERAS指南推薦術前禁食禁飲的補液方式。采衡?特殊醫學用途碳水化合物組件的成功獲批標志著粵微正式邁入特醫食品時代,也彰顯了公司在特醫食品研發方面的實力和專業水平。


在報告中,焦春偉博士還分享了粵微在特醫食品研發過程中的創新技術和方法。她提到,粵微采用了先進的生物技術和工藝,通過科學配比和精準控制,確保特醫食品的營養成分和安全性。同時,公司還建立了完善的臨床試驗和質量控制體系,確保每一款特醫食品都符合國家和國際標準。


藥食同源系列新品發布

粵微進入藥食同源新進程


陳建博士指出,稀有人參皂苷是人參中一類具有獨特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對人體健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然而,傳統提取方法效率低下,限制了稀有人參皂苷的大規模應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粵微公司投入大量資源,開展了HTEHT稀有人參皂苷高效轉化技術的研究。


在報告中,陳建博士詳細介紹了HTEHT技術的原理和特點。該技術通過優化提取條件、引入高效催化劑等手段,顯著提高了稀有人參皂苷的提取效率和純度。在醫藥領域,稀有人參皂苷具有抗腫瘤、抗炎、抗氧化等多重功效,為新藥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保健品領域,稀有人參皂苷也被廣泛應用于提高免疫力、改善精力等方面,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陳建博士表示,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增加,藥食同源的普及,稀有人參皂苷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粵微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力度,推動HTEHT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完善,為更多領域提供更加優質的稀有人參皂苷產品。


近年來,降尿酸與抗衰產品正成為市場熱點。針對這兩大熱點,粵微研發項目總監何春艷總監展示了粵微公司在降尿酸、抗衰老研發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何春艷總監深入剖析了高尿酸與痛風的發病機制,以及當前治療方法的局限性。她指出,粵微公司針對這一難題,成功研發出高蟲草素含量的蛹蟲草提取物,該成分能夠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調節尿酸轉運蛋白等作用機制,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并緩解痛風癥狀。


此外,何春艷總監闡述了麥角硫因這一神奇物質的抗衰老作用機理,指出其強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夠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從而延緩衰老過程。粵微公司利用這一發現,成功研發出含有麥角硫因的抗衰老產品,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加健康、年輕的生活方式。


現場,在行業專家的共同見證下,粵微藥食同源新品發布成功。這預示著粵微進入藥食同源新進程。未來粵微仍將基于國家戰略的需求,致力于“食藥用菌+醫學營養領域”科技創新突破,打造靈芝醫學產業龍頭企業,建成一流的現代化靈芝醫學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