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丨銀發經濟、藥食同源、特醫食品引熱議,粵微大健康事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2024-03-08

今年的兩會時刻,銀發經濟、藥食同源、特醫食品、大健康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皆有所提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針對大健康產業、藥食同源產業、特醫食品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提案和建議。


聚焦兩會

大健康產業建設相關提案


1、對藥食同源實行“負面清單”管理


該提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提出,提議中從文化自信、科研投入、文獻保護與臨床調研評估、安全性和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多個維度對于藥食同源的發展提出了詳細的建議。


多維度建設完善也將推動國內藥食同源規范化,為藥食同源的快速發展提供基礎。


2、加強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省重點實驗室和省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司富春重點圍繞:加強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發揮中醫藥優勢促進健康新消費、加快推進藥食同源產業發展等進行提議。


鼓勵支持企業在中醫藥精深研發加工能力上挖潛力、下功夫,同時研發藥食同源產品、特醫食品和藥膳食品,通過科技創新手段,打造高標準、高品質、高水平的大健康產品。


3、構建以“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模式


全國人大代表,揚子江藥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徐浩宇提案重點關注了大健康產業的整體發展。


他建議構建以“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模式,加強健康文化普及教育,并通過新興業態和新技術提升健康監測和管理效率。同時還呼吁國家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引導和規范大健康產業的市場秩序。


4、特醫食品潛力巨大


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蔡威委員持續為罕見病群體發聲,他建議提高罕見病患者對特醫食品的可及性,其中包括:進一步放寬罕見病類特醫食品注冊審批制度,針對國內自主產品短缺,建立專門綠色通道、對從事罕見病產品研發的企業予以一定的財政政策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提到,在我國老年化趨勢日益明顯、慢病負擔不斷加重的背景下,特醫食品的研發勢在必行。他表示,食品科學和醫學交叉研究可以為實現個性化健康管理提供更深入的科學依據,是實現“主動健康”的關鍵路徑之一。


粵微

基于國家戰略,科研推動進步


粵微,是由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及其科研人員組建而成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以中國工程院吳清平院士、加拿大首席科學家楊柏華教授、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謝意珍研究員為學術帶頭人,依托華南應用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菌種保藏中心、華南地區最大的食藥用菌菌種庫等多個科創平臺,粵微在推動靈芝等食藥用菌的科研成果轉化、特醫食品建設和發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食藥用菌作為藥食同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粵微25年來一直致力于其功效研究和精深加工。科研團隊多年來也積累了璀璨研究成果:如,靈芝提取物增強免疫抗腫瘤作用機理研究;靈芝鎮靜安神、改善代謝、延緩衰老的現代生物學機制研究;靈芝多糖F31降血糖活性機制研究;首次報道靈芝孢子油對腫瘤心臟病的影響,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首次在西藏高原開展靈芝孢子油改善耐缺氧心肌損傷的臨床試驗等。


多年來,共發表國內外高水平論文150多篇,承擔重大科技項目5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一等獎2項、廣東省發明專利獎3項、美國授權發明專利3件、中國授權發明專利80余件。?


2023年底,粵微歷經5年的艱辛,成功獲得首個特醫食品批文,這標志著粵微正式邁入特醫時代。


作為第一家獲得特醫食品批文的靈芝企業,粵微將基于國家戰略的需求,致力于“食藥用菌+醫學營養領域”科技創新突破,打造靈芝醫學產業龍頭企業,建成一流的現代化靈芝醫學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