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東粵微食用菌技術有限公司、廣東省生物技術產業化促進會在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組織召開了廣東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管理項目《食用菌栽培新技術轉化應用》項目驗收會。
驗收專家組,項目承擔單位廣東粵微食用菌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粵微”)負責人謝意珍研究員,合作單位廣東省生物技術產業化促進會(下稱“促進會”)會長蔡婉生女士及相關科研人員出席會議。
▍粵微與廣東省生物技術產業化促進會聯手破局
此次驗收的項目是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政府采購項目,由粵微公司和促進會組成聯合體,中標后共同完成。
項目主要研究內容為食用菌優良菌株篩選、栽培新技術研發和轉化應用。項目執行期間,粵微公司按照科學有序的總體要求,與促進會積極溝通,共同推進項目的執行。
針對廣東地區食用菌栽培產業遇到的能耗高、菌種退化等問題進行重點突破,通過對金針菇、小奧德蘑及蛹蟲草栽培工藝的研究,形成了穩定、成熟的栽培工藝,制定SOP技術規程。
▍芬娜金針菇、富硒蛹蟲草獲重大技術突破
項目中獲得1株適宜廣東高溫高濕栽培的芬娜金針菇菌種,出菇溫度明顯高于常規金針菇的栽培溫度,并顯著縮短栽培周期,具有良好的商品性。

芬娜金針菇的出現,將有助于解決廣東金針菇栽培產業中受限于氣候條件而產生的易污染雜菌、能耗較高等突出問題,在廣東地區具有更好的栽培適用性,其商品性狀和推廣價值顯著優于傳統菌株,將有利于提升廣東食用菌產業整體效益。
項目同時開展了卵孢小奧德蘑及高值化蛹蟲草的栽培技術及應用研究,形成了相應的研究成果。開發了高蟲草素含量的蛹蟲草提取物、富含硒代胱氨酸的系列富硒蛹蟲草原料及富硒蛹蟲草功能產品。

富硒蛹蟲草
本項目研究的富硒蛹蟲草利用功能化納米硒技術進行富集轉化,其有機硒含量比傳統技術提高3-4倍,對腫瘤病人的營養干預和降尿酸產品的開發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并且通過工廠化栽培實現這一有機硒功能原料的批量化生產。
▍項目成果獲專家組一致認可
驗收會上,粵微公司負責人謝意珍研究員對項目立項背景、研究內容、項目成果、經費使用等情況進行了匯報。驗收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組的工作匯報,現場審查了相關材料,經質詢和討論,認為該項目超額完成了合同約定的各項指標和任務。項目成果獲得驗收組專家的一致認可。

粵微公司謝意珍研究員正在進行項目匯報
驗收專家組認為,項目整體思路清晰,內容科學,目標明確;驗收資料齊全、規范,符合驗收要求。項目成效顯著,有較高的推廣價值,同意通過驗收。同時,專家組也對項目的推廣提出了中肯的建議,認為應加大該項目的推廣力度,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專家組的意見為項目的后續開展指明了方向。

驗收現場
▍項目成果對食用菌資源開發具重大意義
本項目通過優良菌株選育及栽培工藝研究,獲得芬娜金針菇、富含有機硒的蛹蟲草等區別于傳統食用菌的適合廣東地區栽培的優質資源,相關品種和栽培技術的示范應用及推廣,對于促進廣東地區食用菌資源開發利用,提升廣東地區食用菌產業整體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項目本身為產學研合作、優質野生種質資源開發等基礎研究也提供了范例。

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廣東粵微食用菌技術有限公司歷來重視科技研發與自主創新,長期深耕于食用菌栽培及精深加工領域,以技術創新帶動企業全面發展。此次項目的順利驗收,對提升企業的科研綜合實力和技術推廣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