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體錯綜復雜而又精細調控的生態王國里,腸道菌群作為“隱秘守護者”,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不僅是消化過程的重要參與者,更是免疫系統的堅強后盾,以及代謝調節的微妙調控者,其平衡狀態更是深刻影響著人體的全面健康與內在和諧。
鑒于腸道菌群重要性,目前補充益生菌已成為促進腸道健康、維護平衡的有效途徑。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益生菌產品,怎么選、怎么喝卻成了許多人面臨的難題。為此,小編精心整理了相關指南,一起看下去吧!
益生菌的正確挑選法則
市面上益生菌琳瑯滿目,但甄選優質產品,核心在于把握以下四大關鍵要素:
看菌株:菌株號是益生菌的身份證,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為準的,同一種益生菌如果菌株不同,效果也可能不同,需要經過實驗驗證,因此,選購時務必留意是否明確標注菌株號。
看活性:常攝入的益生菌面臨胃酸挑戰,往往半數以上在抵達腸道前便已被消化。因此,選擇那些具備高存活率且能有效抵御胃酸侵蝕,直達腸道并成功定植的益生菌至關重要。這樣的益生菌才能真正發揮其健康效益。
看數量:益生菌的數量直接影響其效果,CFU(菌落形成單位)是衡量益生菌活菌數量的國際標準單位。我國食品加工協會公布的《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提出,即食型益生菌食品的保質期內益生菌活菌總數應≥107CFU每克。
看成分:觀察產品成分時,益生元的添加是一個大大的加分項。益生元作為益生菌的“專屬營養餐”,能顯著促進益生菌的生長與繁殖,形成益生菌與益生元的雙重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腸道健康水平。常用益生元通常有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
益生菌的最佳服用時間
眾所周知,益生菌是維護腸道菌群平衡的重要伙伴,但鮮為人知的是,它們在不同時間段攝入能帶來多樣化的健康益處,大家服用時,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當時間服用。
1、晚上睡前服用,利于鈣質吸收
晚上的10點至凌晨1點,人體的消化系統逐漸進入休憩狀態,消化功能相對減弱,腸道的排空速度也減緩。這一時段補充益生菌,能夠有效促進晚餐的消化與吸收,助力腸道排毒,輔助改善睡眠質量。
尤為關鍵的是,此時間段恰好是一天中人體血鈣水平最低的時段,益生菌的助力能讓食物中的鈣質得到更好的吸收利用,幫助機體血鈣水平穩定與平衡。
2、工作之余服用,減輕輻射損傷
長時間工作會使體內蛋白質與能量儲備顯著下降,胃腸系統也隨之面臨缺水與營養供給不足的困境。此時適時補充益生菌,能夠迅速滲透至胃腸,為腸道注入活力,增強胃腸動力,有效補充腸道所需的水分與能量,促進腸道的順暢蠕動,從而加速營養物質的吸收,并有效減少毒素在體內的累積。
此外,益生菌還能夠幫助減輕長時間電子設備輻射帶來的損傷,抑制輻射后淋巴細胞數量的減少。
3、午后疲倦服用,利于補充精力
通常下午2點至4點時段,人體易陷入疲憊狀態。此時適量補充益生菌,不僅能夠緩解身體的壓力負荷,緩解肝膽及心腦血管系統的緊張狀態,還能輔助腸道優化代謝過程,促進血管對養分的吸收,確保心腦血管系統獲得充足的營養支持。
同時,益生菌在應對心理壓力過大、情緒高度緊張及焦慮誘發的身體疲憊也展現出了有益效果,此時服用益生菌,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壓力、放松身體。
4、飯后三十分鐘,利于脾胃調理
餐后半小時,是益生菌幫助腸胃消化吸收,發揮效能的黃金時段。
此時服用益生菌,不僅能夠減少對胃部的刺激,還能與消化液協同作用,促進食物的全面吸收。同時,益生菌還能在食物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提升消化系統的整體效能。
益生菌的正確服用方法
益生菌作為腸道健康的守護者,對高溫環境極為敏感。為了確保其活性與功效不受影響,切記在沖泡時避免使用開水,最理想的沖服溫度應控制在40℃以下(這一溫度接近室溫,手感上幾乎感受不到溫熱),能夠有效保護益生菌的活性成分。
同時沖泡完成后,應盡快飲用益生菌飲品保持其活性,避免空氣中的氧氣和其他環境因素加速益生菌的失活過程。
此外,還需特別注意益生菌與抗生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抗生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強效藥物,在殺滅有害菌的同時,也會“一視同仁”地影響體內的益生菌。因此,在需要同時補充益生菌與服用抗生素的情況下,務必遵循醫囑,并確保兩者之間的服用時間間隔至少為兩小時。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抗生素的有效治療,還能讓益生菌充分發揮其促進腸道健康、增強免疫力的益處。
注:本文旨在介紹科學研究進展,不做治療方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