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熬夜?當心被哮喘盯上!

2020-12-03

既往研究表明,熬夜會引起生物鐘紊亂,進而導致機體的許多病理變化,增加疾病風險。


2020年11月16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MJ》發表了一項關于長期夜班工作與哮喘病患病風險的研究。


該研究表明,“日常熬夜”“輪班倒工作”,罹患中、重度哮喘的風險可能更高。


日常熬夜?當心被哮喘盯上!


研究參與者年齡在37-72歲之間,近29萬人中,患哮喘人群約5%,中度至重度哮喘人群約2%。需長期夜班工作人群占51%。


日常熬夜、輪班倒,患哮喘幾率增加36%


研究結果發現,與正常時間工作的人群相比,長期固定夜班工作的人群患有中度至重度哮喘幾率增加了36%!


日常熬夜?當心被哮喘盯上!

不同工作模式下發生重度哮喘風險的aOR比值


此外,研究還發現,不管是固定夜班還是經常排班(包括夜班),患哮喘的風險比正常上班的人群高出11%-18%。


可見,不管是間隙性熬夜還是長期熬夜,都會使得患哮喘的幾率增加。


4570萬國人患哮喘:疾病負擔巨大


哮喘是一種因為氣管發生慢性炎癥而導致氣管壁充血腫脹的疾病。


它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四大頑疾之一。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領銜發表在權威期刊《柳葉刀》的一項成果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為4.2%,患者總數達4570萬人,遠超以往估計,疾病負擔巨大。


警惕冬季哮喘高發


進入12月,冷空氣影響逐趨頻繁。


隨著新一股冷空氣來襲,廣東地區氣溫將隨之下降,北風加大,干燥天氣持續。


日常熬夜?當心被哮喘盯上!


對普通民眾而言,這是一次平常的季節轉換,但對哮喘患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挑戰。


冬季哮喘高發:冷空氣是主要誘因


冬季氣候寒冷,哮喘病人的氣道反應性增高,會對冷空氣過敏;冬天空氣干燥,灰塵、塵螨含量高,容易對呼吸道造成刺激,而且冬天容易罹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感染。


這些都是冬天哮喘容易發作的誘因。


因此無論是哮喘患者還是普通人,到冬天都需要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


日常熬夜?當心被哮喘盯上!


冬季防哮喘:做好這五步


①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煙霧、灰塵和油煙等;


②防寒保暖,避免受涼和上呼吸道感染,罹患感冒后及時治療;


③加強體育鍛煉及深呼吸鍛煉,以增強體質。但不宜在氣溫很低或霧霾天氣時進行室外運動。


日常熬夜?當心被哮喘盯上!


④家里不要養狗、貓之類的寵物,寵物毛屑會刺激哮喘的發作,室內要經常打掃,以免很多的微塵進入呼吸道。


⑤定期清洗床單,保持整潔。房間通風,避免用難以徹底清洗且帶毛多的的地毯,不要在臥室里存放過季的衣物和床上用品。


科普延展



靈芝孢子顯著延長哮喘引喘潛伏期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專家石敦義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體檢中心主任張桂蓉在《中華哮喘雜志》上發表了靈芝孢子對治療支氣管哮喘作用的相關論文。


專家在論文中提到,支氣管哮喘一直被認為與I型變態反應密切相關,而肥大細胞的激活是介導I型變態反應主要環節之一。


類胰蛋白酶是肥大細胞含量最豐富的介質,是肥大細胞激活和介導疾病的標志,參與許多炎癥反應。



實驗中將豚鼠隨機分為對照組(A)、哮喘組(B)、靈芝組(C),每組10只。在對豚鼠霧化吸入OVA后發現,哮喘組豚鼠反應較嚴重,甚至有死亡情況出現,而靈芝組吸入OVA初期出現哮喘樣反應,后期靈芝孢子灌胃后精神飲食逐漸好轉


研究人員還對哮喘豚鼠引喘潛伏期進行了測定,在最后一次測定中發現,靈芝孢子組引喘潛伏期較哮喘組顯著延長


日常熬夜?當心被哮喘盯上!

哮喘豚鼠引喘潛伏期的測定(s)


實驗結果同時也表明,靈芝組BALF中細胞總數、嗜酸粒細胞百分比均比哮喘組低


日常熬夜?當心被哮喘盯上!

BALF白細胞總數及細胞分類


除此以外,在肺組織HE染色中發現,哮喘組支氣管上皮細胞腫脹脫落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管腔變窄支氣管壁及管腔內有大量以嗜酸粒細胞及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而靈芝組支氣管肺組織上述表現明顯減輕


由以上實驗可見,靈芝對哮喘有確切的的調節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抑制肥大細胞激活、類胰蛋白酶顆粒釋放有關。



參考文獻:


[1] Maidstone?RJ,?Turner?J,?Vetter?C, et al?Night shift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asthma?Thorax?Published Online First:?16 November 2020.?doi:?10.1136/thoraxjnl-2020-215218;


[2]?石敦義,張桂蓉.靈芝孢子對支氣管哮喘豚鼠引喘潛伏期及類胰蛋白酶釋放的影響[J].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2009,003(002):120-125


注:本文旨在介紹科學研究進展,不作治療方案推薦。